箴言《第十一章》
箴言《第十一章》 林潔美牧師
「詭詐的天平為耶和華所憎惡;公平的法碼為他所喜悅。」箴言第十一章1節
『天平』和『法碼』都是衡量物品的量器,在與他人有交易行為時,會使用這種量器。量器的使用代表公平的法則,而公平是人與人之間能夠和睦相處最重要的基本原則,藉著量器的使用顯明出人心內在品格是否誠信可靠、值得信賴,因此,人際關係的彼此信任合作,乃至國家社會的穩定繁榮都和量器息息相關。所謂欺人者人恆欺之,彼此欺騙,詭詐相待,糾紛鬥爭都由此出。上帝是一位公義聖潔的上帝,人想要活出豐盛生命、美好人生,當然也要秉持上帝的公平公義,才能建立一個坦誠互信的公義社會。
「驕傲來,羞恥也來,謙遜人卻有智慧。」箴言第十一章2節
『驕傲』,以己為標準,傲慢自大、自以為是的人。『謙遜』,有一顆順從的靈。『驕傲』有兩種,一種是以所擁有的和別人做比較,看自己財富比別人多,才幹地位比別人高,樣貌比別人好,權力比別人大。另一種驕傲源於內在自卑,就故意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。驕傲的人不認識上帝,不明白一切都來自上帝恩典,也不知上帝隨時可奪去他所有的,讓他變得一無所有,那時,羞恥就來了。謙遜的人卻有智慧,因他以上帝為目標,看見一切的成就都是上帝透過我而作,認定自己一切所有的都是上帝所賜的,人不自限,上帝的祝福就源源不斷澆灌下來。
「正直人的純正必引導自己;奸詐人的乖僻必毀滅自己。」箴言第十一章3節
『正直人』,心性公正無偏私的人。『純正』,意念單純正面。『奸詐人』,心思環繞在己身上。不同的價值觀,人生必有不同的結果。一個心性公正無偏私的人看見上帝的智慧、權能與榮耀,必定謙卑俯伏在全能主面前,全心全意的愛祂順服祂,也情願讓祂來引導自己的人生道路。而整個心思都環繞在己身上的人,不信上帝只信自己,凡事靠自己任我行,就逐漸偏向奸詐乖僻的路,遇到困難用犯罪作惡的方法處理,順服私慾、追隨世界潮流過活,當然必走向自我滅亡的道路。
「發怒的日子,資財無益,惟有公義能救人脫離死亡。」箴言第十一章4節
有人以為金錢是萬能的,但錢財的能力其實是很有限的。發怒的日子,指上帝審判刑罰臨到,那時錢財根本無法幫助人。金錢不能叫人逃避上帝將來的審判;金錢買不到永生,買不到健康,也買不到真正的愛、平安和喜樂。過份看重金錢的人不但會忽略上帝寶貴救恩,也會失去真正的朋友。但追求公義和聖潔的人卻因專心仰望上帝,滿心有平安,在遭難的日子,有上帝保守,救他們脫離死蔭幽谷,在審判時候,有公義冠冕為永恆賞賜,所以要知道,公義是比財富更寶貴。
「完全人的義必指引他的路,但惡人必因自己的惡跌倒。」箴言第十一章5節
「完全人」,指喜愛追求上帝的美善,立志成為一個聖潔的人。這樣的人不論是憂是喜、是痛苦是快樂,無論如何就是要跟隨主而行。當人有這種心志時,偶而偏差犯錯,內心裡頭的公義和聖潔必定提醒,要回頭走上帝的路,而上帝也必定施恩保守、繼續指引人生道路。但偏行己路,不肯謙卑順服上帝的惡人,被罪絆倒之後,卻不願回頭,因他心中領受不到上帝的恩典慈愛,就在自己的惡中跌倒,再也爬不起來了。
「正直人的義必拯救自己,奸詐人必陷在自己的罪孽中。」箴言第十一章6節
正直人走在上帝的道路上,人生雖然也會遇到風浪,也有艱難困苦危險懼怕的時候,但他的義就是上帝的義,上帝必定帶領他平安渡過。「奸詐人」,原文的意思是無價值的人,一個不認識上帝的人就是無價值的人,心中無神,只會利用自己的小聰明牟求利益以滿足私慾,這就成為貪婪的人,陷在自己罪中無法自拔。
「惡人一死,他的指望必滅絕,罪人的盼望,也必滅沒。」箴言第十一章7節
上帝給人有兩種世界的享受,一種是有時間性,會毀壞的物質世界,另一種是可與永恆主相通的心靈世界。物質受時間限制,不能進入永恆,唯有不受時間限制的心靈,才能進入上帝國度。一個人能不能有永恆的盼望,在於心中有沒有上帝。以愛上帝的心追求心靈世界的人,就有永恆的盼望;沒有上帝的人,只愛今生利益,就不對永恆存盼望。當一個人把一生的指望全都放在會朽壞物質的享樂上,無視心靈的需要,只是拼命追求財富地位名聲愛情歡樂,直至身體朽壞,靈魂要離開世界之時,才發覺這些物質都不能進入永恆,這些東西一樣都帶不走,這是何等的痛苦。他一生的努力、期待與盼望,在死亡那日也全部都滅沒了。
「義人得脫離患難,有惡人來代替他。」箴言第十一章8節
這世界是上帝所創造,運行都需遵照上帝的法則,雖暫時被撒但邪惡勢力所控制,但總脫離不了上帝設定的法則。義人遵行上帝法度來行,雖被惡人逼迫陷害而遇災難,但有上帝介入,必能蒙保守脫離災難。而心術不正的惡人,原本要設計陷害人的,反倒跌入陷阱,害到自己。以斯帖紀中的哈曼正是如此,他設計要害愛上帝的末底改,結果是死在自己所設的圈套內。
「不虔敬的人用口敗壞鄰舍,義人卻因知識得救。」箴言第十一章9節
『不虔敬的人』,不認識上帝的人或背道的人。『口』是身體最小的器官,卻也是最容易傷害人的利器。這句的意思是:不虔敬人只是隨意運用口舌,就能敗壞鄰舍,讓人受傷很重,意指不虔敬之人的價值,對己對人對整個社會都是百損無一益。但遵行上帝法度的義人,卻因為對上帝認識的知識越深,越能帶領人得救信主,進入上帝的國度。人存活於世,其價值之輕賤貴重,在此立即判定。愛恩斯坦說:「不要追求成為一個成功的人,乃要追求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。」
「義人享福,合城喜樂;惡人滅亡,人都歡呼。」箴言第十一章10節
一個人的善與惡不單純是屬乎自己內在品格,還與他人關係與整個社會的興亡息息相關。義人的義所反映出的是上帝的良善、公義及慈悲。當上帝的形象在一個人身上彰顯出來,也帶給週遭的人極大的祝福。合城的人要因他的享福,事事亨通而喜樂,因他的享福也使眾人都領受到上帝恩典,因此眾人都盼望他能長命百歲。做惡的人,活在受欺者的咒詛中,人巴不得啃他肉飲他血,當他死亡之日,人都因他不能再做惡而歡呼。人存活於世,其價值之輕賤貴重,在死亡那刻立現。
「城因正直人祝福便高舉,卻因邪惡人的口就傾覆。」箴言第十一章11節
當一個城市住有很多敬畏上帝的正直人,他們以上帝的法度來安定社會,也使人因他們而得到莫大祝福,這使整個城市被高舉,帶來社會的繁榮興盛。因上帝會為這群奉公守法、遵從律例的人而賜福那地,這是上帝的原則。如果一個社會中,邪惡人的聲音高蓋正直人的聲音,那些強調自由,無道德是非,口無遮欄的邪惡言論也會影響人,它們敗壞人心,使人產生錯誤的價值觀,也帶人走入滅亡之路。
「藐視鄰舍的,毫無智慧,明哲人卻靜默不言。」箴言第十一章12節
為甚麼藐視鄰舍?因內心有驕傲,看自己比別人強。然而『人』,是上帝照著自己的形象所造的,因此,人裡面是擁有上帝形象的。藐視別人的,就是藐視造他的主,首先就自絕於上帝的祝福。其次,人與人之間是相對的,你尊重人,人尊重你;你藐視人,人也藐視你,互相藐視,紛爭必起。藐視鄰舍,與己無益,只是引發糾紛衝突,讓己、人和整個社會緊張不安,確實毫無智慧。而明哲人懂得尊重別人,不會貶低和藐視別人,即便遭受侮辱,也靜默不言,不以惡報惡,只是將主權將給上帝,主必為他作主申冤。
「往來傳舌的,洩漏密事;心中誠實的,遮隱事情。」箴言第十一章13節
喜歡說人閒話,往來傳舌的人,最根本的問題是心中缺少愛。他們唯恐天下不亂,因此總是用誇大的事實、負面的、自以為是的觀點來挑剔別人的是非;或以揭人瘡疤嘲笑辱罵人為樂,製造人與人之間衝突糾紛對立分化,也引發社會的緊張不安。沒有人喜歡被透明化看光光,我們應當尊重別人的隱私權,當人家有事情不想公開或犯了錯事,我們當多一點愛,多一點寬容,遮隱著別人的過錯,幫忙處理問題,這才合乎聖經的標準。
「無智謀,民就敗落;謀士多,人便安居。」箴言第十一章14節
領袖就是帶領航行於大海中船隻的掌舵手。一個好的領袖必須有足夠的智慧謀略,懂得聽取各方謀士(顧問)的意見,集思廣益的為社會定下積極正面,能夠促進繁榮進步的前進方向和目標,並建立相互尊重彼此包容的多元社會文化。當掌舵的領袖既無方向智謀,又不懂或不願招攬優秀人才來幫助,社會就日趨敗落。領袖能夠招攬越多優秀人才,集思廣益共同來籌劃,必使跟隨者安居樂業。
「為外人作保的,必受虧損;恨惡擊掌的,卻得安穩。」箴言第十一章15節
財務的管理與生活息息相關,管理得好,能享安定富裕人生,管理不好,落得貧賤悽涼。『外人』指的是外邦人,家庭以外的人。這節經文教導我們不要隨便地為人在財務上作擔保,若我們不評估自己的能力是否承擔得起,量力而為,也不考慮後果是否會影響自己連累家人,只憑一股熱血愛心想幫助人,就隨意為人作保,這種沒有智慧的愛心終必使自己蒙受虧損。『擊掌』,簽約後保證的記號。
「恩德的婦女得尊榮,強暴的男子得資財。」箴言第十一章16節
「恩德」,有情有義、友善、有愛心。「強暴」,蠻強暴力,不擇手段。人生有兩條路可做選擇,不同的選擇,所得的結果也大不同。一條道路用「恩德婦女」做代表,她待人處世有情有義有恩慈、友善、有愛心,讓人都樂意親近她,她得著眾人的尊重為榮耀。另一條道路用『強暴的男子』做代表,他使用暴力詭詐,不擇手段去強奪自己所要的,他也如己所願獲得很多資財為獎賞。要尊榮或要資財?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人生。
「仁慈的人善待自己;殘忍的人擾害己身。」箴言第十一章17節
「仁慈的人」即「恩德的婦人」,用恩慈、友善、愛心樂意去幫助人的,看似失去,終必為自己帶來益處。「殘忍的人」即「強暴的男子」,自私自利,耍詭詐,不擇手段去強奪,看似得著,結果往往失去更多,為自己帶來無法弭補的損失。
「惡人經營,得虛浮的工價;撒義種的,得實在的果效。」箴言第十一章18節
『惡人』是指心中沒有上帝、凡事只依靠自己的人。他們自私自利,認為是我的努力,是我的能力,當然只能滿足我自己的慾望,他人的需要不在我關心範圍。這樣的人一生雖然汲汲營營、勤勞經營,也賺有很多錢財、物質,但卻賺不到真正喜樂生命;而且他所得的回報其實是虛空的,因為一旦離了世間,辛苦努力一輩子得來的一切,沒一樣能帶得走,這樣的人臨終必悲哀,因為他想到將來靈魂的去處,是最貧窮又很悲哀的。『撒義種的』是指義人,他們遵照上帝的心意來行,將努力工作所得的,不斷的與人分享,肯與人分享就是有上帝的慈心,願意分享就滿有喜樂,分享出去就是在撒義種,將來必結實纍纍,得到豐收的果效。
「恒心為義的,必得生命;追求邪惡的,必致死亡。」箴言第十一章19節
『恆心』,是以意志力不輕言放棄。『為義』,是做上帝所要我們做的事。當我們追求聖潔,立志要活出上帝美好的生命時,常常會被自己的私慾、軟弱阻擋,也容易因環境的誘惑或他人的阻礙而功虧一簣,唯有不怕挫折,專心尋求,秉持堅定意志力與上帝同行的人,今生與來世都必享有上帝所賜豐盛美好的生命,因他有上帝做依靠和保障。人的一生所追求的東西,若是不合上帝心意,便是追求邪惡,邪惡把人引致死亡。因為人離開生命的主上帝,不按其原則過生活,他的生命便充滿危險痛苦,也無法活出生命美好的價值和意義,這樣的活,其實是像死人一樣。
「心中乖僻的,為耶和華所憎惡,行事完全的,為他所喜悅。」箴言第十一章20節
『乖僻』,基本的意義是「扭曲」,扭曲上帝的形象,扭曲上帝創造人的美意。思想決定人的行動,當一個人的內心是扭曲的,所想的總是負面的、黑暗的、醜陋的,所作所為正如他心中所想的,這樣的人怎會得上帝的喜悅呢?即使上帝是愛,他依然感受不到,反倒把上帝的愛扭曲轉向憎恨去,當然他所活出的,就是被上帝憎惡的人生。『完全』,正直,或純全無瑕。以純全無瑕的心思意念來思想上帝的人,看見上帝在他生命中的美善,就像約瑟,即使歷經艱難,仍堅信不疑,願意照上帝的心意來行;或有時軟弱跌倒,就像大衛,仍願意回轉尋求上帝的恩典慈愛,這樣的人,上帝必愛他越深。
「惡人雖然聯手,必不免受罰,義人的後裔,必得拯救。」箴言第十一章21節
『聯手』,結黨合作。沒有上帝的惡人,即使結黨合作,擁有強大的邪惡勢力,仍然逃不出上帝的刑罰。義人的後裔,雖看似孤苦無依,卻有上帝做他的依靠和幫助,他堅決地靠主的恩典去過活,上帝必拯救他脫離一切的患難。我們應當像小孩子般,謙卑來到神面前尋求幫助。否則,怎可以逃避神的刑罰和審判。
「婦女美貌而無見識,如同金環帶在豬鼻上。」箴言第十一章22節
上帝給我們的是豐富而美好的生命,但如果我們沒有做出智慧的選擇,胡搞亂搞,就會糟蹋了生命寶貴的價值。將金環帶在豬鼻上,『豬』是當時社會看為最卑賤低下的動物,把金環帶在豬鼻上,是糟蹋了金環寶貴的價值,這樣的行為是愚昧沒有智慧的。因此,這節經文是指,如果我們沒有智慧地活出人生寶貴的價值,就是浪費、糟蹋了上帝所賜的美好生命。把珍貴的生命,活得卑賤低下,既沒有價值又沒有意義,這是何等的錯誤,何等的可惜啊!求上帝恩待我們,有智慧地去抉擇人生,讓我們的生命不單自己榮耀上帝,也影響他人一起來榮耀上帝。
「義人的心願盡得好處,惡人的指望致干忿怒。」箴言第十一章23節
一心遵行上帝道路的義人,以上帝為樂,上帝為了他的產業和滿足,他不與人爭利,反而樂於分享從上帝得來的恩典,因他擁有上帝,就擁有一切,不但得著上帝加倍的祝福,也贏得尊榮,是眾望所歸。一心思想自己利益的惡人,為追求滿足個人的私慾,每當與他人有利益衝突之時,就不擇手段,或是嫉妒怨恨,或是用殘暴的手段去強奪爭取,這種損人不利己的結果,反招惹來眾人的憤怒唾棄。
「有施散的,卻更增添;有吝惜過度的,反致窮乏。」箴言第十一章24節
這是上帝對物質的管理原則,若我們關心那些少收的,對他們有負擔,上帝也必同樣的關心我們,使我們多有收穫。如果我們單只顧念自己的需要,那麼我們最高冀望所能得著的,也不過是僅獲些微而不致缺乏而已。聖地有二個海,加利利海與死海。加利利海流入也流出,所以活水長流,風景美麗,魚獲又豐富;死海只入而不出,雖然裏面鑛藏豐富,但沒有生物能夠生存,名符其實,成為死海。在屬靈方面原則也是一樣的,要得著屬靈生命的成長,必須要多追求愛主,肯付代價每日靈修。不願意投資,怎能得著回報呢?
「好施捨的,必得豐裕;滋潤人的,必得滋潤。」箴言第十一章25節
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是聖經一向的原則。豐裕含有「肥」的意思;滋潤人的即是把水給別人喝,而自己也同樣得著滋潤之意,因為願意分享出去的,上帝越向我們施恩祝福。年輕的財主想得永生,卻捨不得將他的財產與窮人分享,只能憂憂愁愁的離開主耶穌,而彼得放下一切跟隨主,主應許他今生必得百倍報酬,來世必得永生的獎賞。
「屯糧不賣的,民必咒詛他,情願出賣的,人必為他祝福。」箴言第十一章26節
『屯糧不賣』,屯積、緊握不放,是有計畫地哄抬物價。這一節經文指出生意人的社會道德,以及生命價值觀,將藉著他所做的事,招惹來百姓的祝福或詛咒。一個生意人在飢荒的時候,他有穀物,卻囤積不肯賣,要等到環境越艱難時,好提高價錢來為自己牟利,他漠視四周的人餓死,是間接殺人,毫無社會良心與責任。這種自私自利的人,必招來怨恨咒詛,為自己帶來災難禍患,因他不憐憫人,將來上帝也不會憐憫他。而能不考慮自身利益,情願出賣,甚至捐獻,是有憐憫心的,不但得到百姓的祝福,也要得上帝的祝福。人的所作所為,使他人用禱告來懇求上帝的咒詛或祝福,這是將人的作為引到屬天的層次。
「懇切求善的,就求得恩惠,惟獨求惡的,惡必臨到他身。」箴言第十一章27節
『懇切』,誠懇迫切,努力要得著。在自然律中有『因果論』,所謂有因必有果,我們現在撒下什麼種子,將來就收成什麼果實,這是大自然不變的原則。而所謂『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』更是從上帝而來的道德律,人不但屬大自然的一部份,也有上帝良心道德律在規範約束我們的作為。求上帝幫助我們,作個榮神益人的人。否則,將來必無可逃脫於上帝嚴厲的審判。
「倚仗自己財物的,必跌倒,義人必發旺如青葉。」箴言第十一章28節
聖經從來沒有指出財富是不好的,或說我們不能追求財富,創世記裏亞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、約瑟的財富和尊榮,證明上帝是樂意豐富賞賜的神。聖經所說的,是不要我們倚仗自己的財物,甚過於依靠上帝。因為當人倚仗自己的財物時,就是驕傲地仰賴自己的才能和努力,這時他便看不見上帝在他生命中的恩典作為,他就像一顆無根的樹,及至暴風雨來到,把財物吹走,他就忽然跌倒,因所依靠的是無常短暫的財物。而凡事依靠上帝的義人,則生命有成長的韌力,他就像扎根於上帝生命河邊的常青樹,有春雨秋雨按時滋潤,照時候結果子。即使遇到暴風雨襲擊,他的根仍穩扎於上帝手中。
「擾害己家的,必承受清風,愚昧人必作慧心人的僕人。」箴言第十一章29節
『清風』,意指空虛。人無論作什麼,都是為了自己的幸福或為了保護所愛的家庭,希望讓家人過得更幸福美好。如果因為求財的緣故,沒有時間敬拜上帝,也無暇理會家人,甚至疏忽了自己的健康,造成很多家庭的問題,這就是擾害己家。一個擾害己家的愚昧人,他所得著的財富就如同清風一樣地空虛無用;他也如同奴僕般,做智慧人的差役,一生所努力的都成為別人的。
「義人所結的果子就是生命樹,有智慧的必能得人。」箴言第十一章30節
有一位社會學教授,給他的學生一份作業,要他們往貧民區去,訪問二百個青少年,藉以研究他們將來前途如何。學生得出結論,認為他們全都沒有前途,幾年後,有人翻閱這份檔案,便跟進二百位青年人現況。他們共接觸了一百八十人,令人意想不到,竟有一百七十六人在社會裡出人頭地,他們不約而同地說出自己遇上了一位令他們改變的老師,這位老師十分愛他們。生命是會影響生命的,若我們願意用真心去關懷別人的需要,這樣的愛心,將使人改變,並影響他們的一生。
「看哪,義人在世尚且受報,何況惡人和罪人呢?」箴言第十一章31節
義人,就像大衛這樣的人,一生專心追求上帝,卻偶然被過犯所勝,竟然墮落犯罪,大衛犯罪之後,雖悔改蒙赦免,尚且要接受應得的報應,何況惡人和罪人呢?罪人和惡人是那些離開上帝、故意犯罪甚至習慣犯罪的人;這樣的人,將來要接受上帝怎樣嚴厲可怕的刑罰呢?!
發表於2011/01/09 17:11
(28404閱讀)
隨機文章
回應
留言
姓名
|
(必填)
|
標題
|
(必填)
|
電子郵件
|
(不顯示)
|
個人網頁
|
|
內容
|
(必填)
|
驗證碼
|
|
|
看不清楚,換一張
|
|
|
留言後,留言將於24小時內顯示於網站上,請耐心等候,並勿重複留言,謝謝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