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馬書01章17節:唯獨上帝恩典
|
唯獨上帝恩典
羅馬書01章17節
林潔美牧師
2017.8.20
|
感謝上帝!今年適逢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五百週年紀念,很榮幸和多位牧者和兄姐前往德國十三天,尋訪改革者馬丁路德的蹤跡。台灣神學院2017春季神學週活動『宗教改革五百週年紀念講座』裡,有著這麼一段精闢的話:『十六世紀的“宗教改革”乃是基督教有史以來,對教會體制、神學與信仰衝擊最大,且最為激進的一波信徒抗爭與教會改革運動。它是當代普世基督教以目前這個樣態展現,有著如此多元面貌〈更多宗派、神學關、教會領袖〉之根源;它在教會歷史舞台上的地位與重要性不言而喻。』確實如此!
十六世紀,馬丁路德所處的那個時代,天主教獨尊為大,教皇的權勢至高無上,無人敢挑戰其權威,人們對教皇的崇拜所產生的信仰迷信,形成一種掌控人心的愚民政策。正如眾所周知,絕對的權威帶來絕對的腐敗,當時平民百姓過著相當的生活貧苦,然而信仰良知的指導者、備受景仰的宗教人士卻普遍過著道德敗壞、奢糜腐敗的生活。當時教會大力推動善功換取救恩的教導,不但未能將上帝救恩真正的平安帶給人,反而將人的心靈引入更加迷失墮落的黑暗面。就在這種黑暗時期,上帝預備了馬丁路德來更正那時代的錯誤。
1483年11月10日,馬丁路德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領地的艾斯萊本(今德國中部),父親漢斯•路德(Hans Luder,後改名Luther,1459年—1530年),母親瑪格雷特(Margarethe Lindemann Luder,1459年—1531年)他們原是貧窮的務農人家,經過多年的努力,成為承租銅礦場和冶煉場的礦主。父母親是虔誠的天主教徒,管教兒女也很嚴格。路德是九個孩子中的第八個,出生時家庭經濟已好轉,因此能受到很好的教育,父親對他的期待很高,希望他將來能當一名律師。在父母嚴格的管教之下,路德成為一個自律相當嚴謹的人,他無論在學術研究或道德品格的自我要求都相當嚴格。畢業後路德按照父親的願望進入法學院續攻博士學位,看似前途似錦。但他內心卻對死亡和審判有著很深的恐懼,1505年7月2日,他在回學校的路上,在斯道特亨(Stotternheim)險些被閃電擊中,面對死亡的懼怕,他向礦工的保護者呼喊說:“聖安娜,不要讓我死,我願意成為一個僧侣。”脫險後,他遵守誓言,進入埃爾福特的奧斯定會修道院成為見習修士,1507年2月27日被祝聖為神父。這使他的父親非常憤怒,認為他放棄對家庭的責任;但後來,父親還是有來参加他的祝聖儀式〈就是神父授職感恩禮拜〉。
當人心麻木不仁,自我感覺良好,對罪惡沒有感覺的時候,上帝預備了馬丁路德這位對罪極為敏感的人來當晨鐘暮鼓,要敲醒人不要沉溺於自己的義。雖然奧斯定會修道院的條規已經非常嚴格,但,路德對自我的要求更加嚴格,他戰戰兢兢遵守修會所有的規則,但卻發現心靈深處的罪咎感仍然緊緊捆綁他。別人認為微不足道的事情和想法,他按照上帝的標準來省察,發現都是罪。因此,他花了很長的時間認罪告解,甚至讓聽告解的修士都不堪忍受了,但他還是為自己沒有意識到的罪感到憂傷,這讓他對自己能否得到上帝的拯救產生懷疑。後來通過良師益友的指引,路德從羅馬書中領悟到『上帝的義』和『人的信』,他找到了十多年來所尋找的真理,就是『義人必因信得生』。這思想最重要的根源是羅馬書一章17節:『因為上帝的義,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;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。如經上所記,義人必因信得生。』路德從這句經文中得著很大的釋放;原來得救所需要的一切條件,上帝早已讓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了。在這救贖的大工上,人完全不需要做什麼,只要單純相信,全然信服,就能得著完全的赦罪恩典,蒙接納成為上帝所愛的兒女。
通過羅馬書,路德清楚看見:耶穌基督十字架上的替贖是上帝白白的恩典,人在這當中沒有任何的功勞,因為人的功德無法成就上帝的義,唯有信心領受才是得著恩典唯一的路。然而,當時的教廷卻以錯誤的價值觀教導信徒,讓人以為憑藉金錢的捐獻,就可以買到救恩,包括免除煉獄的苦刑。當時很流行的一句話是:『銀幣叮噹落進箱底,靈魂雀躍跳出煉獄』。教廷對購買贖罪券的說法是:耶穌和聖徒有多餘的功德,教廷有權釋放出來給其他信徒,為那些在煉獄等候刑罰的的靈魂代贖罪罰。當時的神學觀認為:那些行為不完全的信徒,死了之後不能直接上天堂,必須先在“煉獄”裡接受暫時的懲罰,等到靈魂煉淨之後才能上天堂。如果你不想要將來在“煉獄”裡受苦,現在就先購買贖罪卷,來保障你將來不用在煉獄裡受苦。這種用金錢來買賣救恩的教導,讓人完全輕忽耶穌寶血的犧牲是上帝重價恩典的價值觀。有一個關於贖罪券的笑話,這樣說,有一個人來到神父面前告解說:『我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。』神父說:『沒關係!犯這種罪的贖罪卷一張只要250元,你只要奉獻250元買一張贖罪卷,上帝就會赦免你的罪。』那人說:『我已經犯了三次!』神父說:『那你要買三張,共750元!』那人又說:『可是我口袋裡只有一張1000元大鈔。』神父說:『你可以用這張1000元買四張,然後再去做一次。』這種漠視上帝恩典,把恩典當做可以用金錢買賣的廉價品,讓信徒無論在信仰或道德觀念上都更加的敗壞墮落;而贖罪券的買賣在那時代,是教廷經濟重要的來源。
1517年羅馬教廷開始大規模的出售贖罪券,有兩個原因,一是為建造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需要很多經費,另外,一位阿爾佈特主教為了要做美因茨地區的樞機主教,就向富格爾家族借了很多錢,上交給教皇(當時的主教職位可用錢買)。因此,教廷就授權給阿爾佈特主教,可以在他的屬地出售贖罪券,收入所得由雙方平分,但對外宣傳只稱是修建聖彼得教堂。這次出售的贖罪券很特別,是全大赦的贖罪券,可以將過去所犯的罪的刑罰全部一筆勾銷,讓購買者恢復到好像初生嬰兒般的純潔狀態。過去一般的贖罪券,只能贖買一定年數的煉獄刑罰,這此種無限制特赦的贖罪券是很罕見的,立刻轟動各地。教廷用很大規模的“促銷活動”,派專門的出售特使到各地去,舉辦遊行、演講,一時搞得轟轟烈烈。路德所在的薩克森地區其實是沒有出售這種贖罪券的,因為贖罪券的出售需要當地領主的同意,這中間往往有很多的政治鬥爭,而薩克森的腓特烈親王不允許販售,很多人就跑去鄰區購買。
雖然有識之士都知道,教廷這種用贖罪卷購買救恩的教導是錯誤的,但不敢挺身而出,公開質疑這種教義的荒謬。因為教廷的勢力非常龐大,一旦被逐去教會,就是與全世界為敵,天地之大也無容身之處。當時正在威登堡大學擔任神學教授的馬丁路德,從羅馬書的教義中不安的心靈得著滿足的平安,因此他深刻體會到,人是非常的軟弱,這麼軟弱的人即使能夠相信上帝,能得著上帝救恩,全是出於上帝恩典,上帝的恩典,是白白賞賜給一切相信的人,人在救恩這事上是毫無功德可言。他完全無法認同教廷對贖罪卷的做法。然而當時路德對於教廷和教皇的權柄還是非常尊重的。這樣一個尊重教廷權威的路德,後來怎麼會公開和教廷敵對呢?我深信這是聖靈的感動!要服從教廷對贖罪卷的荒謬教導呢?或是順服於聖經真理呢?我相信這天人之戰在軟弱的路德心中,必是衝突強烈的,但他終於做出順服真理的選擇。1517年10月31 日,馬丁路德在威登堡大教堂貼出九十五條論綱,針對贖罪券的合法性與有效性要求公開辯論。在這九十五條論綱中也公開質疑羅馬公教對於告解禮、功勞庫、積功德等教義的解釋。這九十五條論綱在歐洲政教界激起軒然大波,被認定是宗教改革的起點,不僅對教會發展帶來重大衝擊,更影響人類文明的發展。這些巨大影響力對於當時的馬丁路德而言,根本是無法想像的,他當時只是對教廷一些弊端質疑,很單純的想要來一場公開的學術辯論而已。
路德認為:人以自己的行為為善,以為善可以證明自己的義,這本身就是一種僭妄之罪。真正謙卑或真正誠實的人,他的行為不論在世人眼中看來是多麼的良善,或,功勞多麼高,成就多麼大;但在洞察人心的上帝面前,都絕不能否認自己實際上還是有罪的,因人裡面存有罪性(基督教所說的罪是指人的驕傲、貪婪、嫉妒、怨恨、紛爭等)。換言之,真正的基督徒永遠不會認為自己的善行足以使自己稱義,只會單單依靠上帝恩典。路德認為,人與上帝溝通的方式只有一種,就是通過聖經---上帝的話。但是,無論是聖經,還是上帝,都只會對有信心的人說話。路德相信,世上只有一位慈愛、公正、公義的上帝。祂超越一切人的理性,是神秘的、不可思議的。路德說:如果人能理解祂,祂就不是上帝了;但,憑著信心,人能夠明白上帝,並參與於祂的作為,與祂同工,成為祂所重用的器皿。
1517年10月31日,路德在威登堡教堂的大門張貼討論赦罪問題的九十五條綱,公開徵求學術辯論。這九十五條綱的主要論點是:得上帝赦免的唯一途徑是悔改。贖罪券僅能贖買從人來的懲罰,不能贖買人在煉獄中所受的刑罰,因那是上帝的權柄,教會或教皇無權減免。而且,贖罪券也不能換取耶穌和聖徒的功德來減免刑罰,反而只是助長發行經手人的貪婪,引發大眾對教皇的反對,是對信徒進入天國的虛假的平安保證。九十五條的第一條和最後一條是這樣的:“當我主耶穌基督說「你們應當悔改」時,衪的意願是希望信徒們畢生致力於悔改”。“唯有經歷各種苦難,而不是虛假的平安擔保,才能有把握進入天國。”九十五條是以拉丁文寫成的,但因為當時印刷術正好興起,馬上就有人把這九十五條綱翻譯成德文,並且傳遍了德意志和整個歐洲,成為引爆宗教改革運動的導火線。
其實,路德發表九十五條綱的本意,是希望藉著公開澄清來革除陳年弊端,在腐敗的教會內部作一番改革;但變成公開挑戰教廷權威,讓教皇極震怒,在後來的幾年裡,教廷通過很多不同途徑不斷施加壓力,要求路德改變立場,但都沒有成功。有越來越多人支持路德的改革,在修會、大學、貴族、群眾中,許多人願意用生命來保護真實信仰,這讓教皇在處理這事需要非常謹慎。在討論的過程中,路德的思想逐漸與羅馬教會的思想分道揚鑣了。1521年4月17日,路德在沃木斯議會中,公開受審,這是教廷給他最後一次反悔的機會。然而,在思考一整日之後,路德拒絕反悔,除非有人能通過《聖經》指出他的錯誤。在諸多權貴面前,路德指著聖經說:「這是我的立場,我別無選擇,求上帝幫助我,阿們」。這位為了追尋真正信仰的改革者就被判為異端並逐出教會,隨時都有生命的危險。幸好當時有一位非常支持他的領主腓特烈將他藏匿在瓦爾特堡裡,就在那裡路德把《新約聖經》由希臘文譯成德文,讓不懂拉丁文的普通德意志人也能夠讀懂聖經。
求上帝憐憫我們!今日我們對人和教會可以失望,卻不要對耶穌基督失望,更不要因而輕言離開教會。要記得「那已經立好的根基,就是耶穌基督,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」(林前3:10下),要謹記耶穌基督是教會的根基,在失望之時仍要堅守信心,仍要忠於上帝所託付給我們的使命。這的確是不容易,盼望馬丁路德的忠心和努力成為我們的激勵。
發表於2017/08/26 18:02
(7584閱讀)
隨機文章
回應
留言
姓名
|
(必填)
|
標題
|
(必填)
|
電子郵件
|
(不顯示)
|
個人網頁
|
|
內容
|
(必填)
|
驗證碼
|
|
|
看不清楚,換一張
|
|
|
留言後,留言將於24小時內顯示於網站上,請耐心等候,並勿重複留言,謝謝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