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-耶利米書10章01-16節:為榮耀上帝而活的加爾文
|
為榮耀上帝而活的加爾文
耶利米書10章01-16節
莊嘉信牧師
2009/8/2 |
今日是本會所定聖歌隊與敬拜讚美團的關懷主日,咱知,基督教是愛唱歌的宗教,尤其長老教會,被稱為唱歌的教會。因為音樂詩歌會與人的心靈相結連,使感情自然流露,當咱藉著詩歌在敬拜上帝之時,就會有如同天使般的喜樂,不但自己的心靈得安慰受鼓勵,心境平安喜樂,咱的感動也會傳遞給聽的人,使他們同樣享受到這種屬天的福分。所以牧師希望兄姐能夠踴躍參與在聖樂的服事。
這禮拜咱教會聖經填充開始寫耶利米書,牧師期待大家對這位人稱為「眼淚先知」的耶利米有一點認識。在此稍微介紹一下。先知耶利米是在猶大王約西亞的時代〈約主前626年〉,受上帝檢選,出來服事。當時國外的局勢是:亞述帝國雖仍強盛,但南方巴比倫的勢力已逐漸興起。國內的情形是:猶大國在最壞的王瑪拿西統治55年之後,根基已經大搖動。雖然約西亞王的宗教改革,有帶來靈命復甦的曙光,但改革無持續,當約西亞王死之後,整個國家就開始走下坡,最後崩盤亡國了。先知耶利米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中,出來服事這群迷惘驚惶、看不見未來,不知明天要何去何從的百姓。
先知耶利米是一位非常特別的先知,他的特別不是因為擁有出眾的才華,他沒有沒有以賽亞的的才氣,也沒有以利亞的能力,更沒有以西結的風度。然而他悲天憫人的胸懷,對人的苦難,他流露出深切的同情與憐憫,並且以絕不放棄,堅定、溫柔又勇敢的忍耐精神,持續不斷地向對他有敵意的人傳述上帝永恆不變愛的信息。他堅定信仰的根基,完全是建立在對上帝緊緊的依靠信賴。咱看他當時所面對的挑戰是:人們敵視他,漠視他的信息,他的生命經常受到威脅。國家曾一度露出靈命復甦的曙光,叫他歡喜雀躍;但百姓很快又回頭拜偶像,叫他痛苦絕望。除了約西亞這位賢君之外,一個又一個的王拒絕聽他的警告,繼續帶百姓離棄上帝。又親眼看到與他並肩傳講信息的先知被殺害,自己又受盡逼害,最後是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心所愛的祖國,亡於巴比倫人的手中。
想看看,若是咱遇到這其中一項,精神壓力有可能大到受不了,若不是精神崩潰,就是想要逃走,不想面對了。然而,面對著這一切沉重的壓力,先知耶利米看它是愛的負擔。他用上帝的愛,深深來愛這些一點都不可愛的人,他用上帝的話語,和自己的眼淚,來回應這一切令他悲傷逾絕的痛苦遭遇,因為他深深體會到上帝對其子民完全包容的愛,但是百姓對這份愛卻是用冷漠心態來拒絕。雖然,好幾次,他深感無力,想要放棄,甚至惱怒上帝為什麼要把這麼重的工作放在他肩頭上,但他也知道,自己必須堅持下去,因為上帝呼召他去愛,「愛」就是在人需要時,以忍耐到底的愛心扶持對方的軟弱。先知耶利米個人的感情雖然很豐富,卻也不被情感所左右,在淚眼汪汪當中,仍滿懷盼望,因他深信那即將施行審判的上帝,在降災之後,必向百姓廣施憐憫。他懷抱著這樣的期待;期待藉著他卑微的服事,能夠讓百姓回轉歸向上帝,再次得著恩典憐憫。
在讀耶利米書的時候,我們會看到先知耶利米的人生,可說是沒有掌聲的,幾乎是在重重挫敗和層層沮喪的打擊中,黯然地度過。然而,即便是沒有掌聲,即便是在重重挫敗、層層沮喪的打擊中,先知耶利米依然甘願忍辱負重,堅持地持守著上帝所託負的使命。這位在人眼中是愚拙的先知,是失敗的先知,但是在上帝眼中,卻是無價之寶,是好又盡忠的奴僕,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。
親愛的兄姐,在咱中間有人愛當傻子嗎?有誰願意接受既沒有掌聲,又不可能成功的任務嗎?又有誰願意當標靶,成為被攻擊的對象呢?絕對沒人願意。若不是被上帝濃厚的大愛所澆灌,相信無一人肯當這種傻瓜。先知耶利米就是這樣的一個傻瓜,不計較代價,只求有意義,相信在上帝就是真實的價值。其實,在世界上很難找得到的傻瓜,全都在聖經裏,每一個聖經的信仰偉人,都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傻瓜,都是甘願為愛來犧牲的傻子,因為上帝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傻子,否則祂不會從天上寶座走下來,掛定在十字架上。不自私的愛,無我的愛,使人變成傻子;但也是這種愛,帶著人衝破死亡陰影,邁向復活生機,迎向希望未來。
同樣的傻子,在五百年的法國也出一個。這人就是咱長老教會的開拓者約和加爾文,因為今年是加爾文誕生五百年的記念年,所以,牧師在此也稍微介紹一下加爾文讓兄姐認識。1509年7月10日,開創屬靈新境界的宗教改革家加爾文,誕生於法國北方的諾陽。他的父親原本期待他成為神父,後來因為與當地主教起衝突,就不讓兒子去當神父,加爾文就改讀法律方面。1533年11月1日,加爾文的好友科布就任法國巴黎大學校長,在發表演講時,大膽宣揚宗教改革的思想,讓當時法國宗教領袖無法容忍,眾人都知道科布與加爾文是非常好的朋友,就逼迫兩人離開巴黎,不得回來。加爾文在26歲時,為了改革宗的基督徒所寫的『基督教要義』,於1536年出版,是宗教改革時期最有份量的神學作品,至今仍被許多人廣泛地閱讀。
加爾文原本希望安靜地過著學者的生活,所以計畫前往史特拉斯堡從事學術研究,卻因為遇到戰爭而轉往日內瓦,本來只想停留一個晚上,但那一夜,日內瓦改革派領袖法惹爾懇求加爾文留下來共同從事宗教改革,加爾文不答應。法惹爾對加爾文說,在如此迫切情況下,他若仍然獨善其身,不肯留下來協助,上帝的詛咒將臨到他身上。加爾文因這番話而害怕驚慌,答應停留在日內瓦。
為了讓信徒對所信的信仰有認識,教會生活有規矩,加爾文開始寫教會的組織條例以及信仰教理的問答。他認為“信仰”不應該只是相信教理而已,必須是要能夠活〈實踐〉出來的生活方式。但是有些日內瓦的居民,並不喜歡加爾文的說法和做法。有的人就以他的名字來為狗取名,也有的人高唱辱罵他的歌曲。1538年4月,日內瓦的領袖命令加爾文和法惹爾,必須在三日內離開日內瓦。
對於加爾文而言,被趕出日內瓦是莫大的解脫,他終於能夠專心研究。但是在史特拉斯堡的宗教改革家布澤爾,說服加爾文成為該城法國新教徒難民的牧師。在史特拉斯堡生活的三年時光,是加爾文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刻。他有一位亦師亦友的長輩布澤爾,又有一群優異的牧者同工,共同牧養一群法國難民的會友。加爾文也和艾德麗結婚,她是一個寡婦,有兩個孩子。這對夫妻曾擁有一個嬰兒,但出生數日後隨即過世,雖然如此,兩人仍然同心合意,彼此扶持。
此時,天主教樞機主教沙多略,寫信給日內瓦市的領袖,要求該城回歸羅馬。日內瓦的官員請求加爾文代替他們回信。加爾文不記前嫌,基於牧者的本分並未推辭,立即回信給沙多略。後來,日內瓦市政府決定再次邀請他返回日內瓦領導他們。許多牧者同工認為,他現在的生活無論在那方面都很好,根本不需要去日內瓦。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禱告和考慮之後,加爾文認為,回去日內瓦是上帝的呼召,就決定回去。1541年9月,加爾文被趕出日內瓦三年半之後,再次返回日內瓦,成為該地屬靈的領袖。他站上講台,翻開上次被驅逐離開時的同一處經文,便立即開始講道,絲毫沒有提起上次被驅逐的事。他這樣做,表明他的牧會工作只是被中斷而已。
加爾文是法國人,卻在異鄉流浪,因此特別關心他的祖國弱小的新教教會。他培養許多牧者,提供許多信仰的書籍,支持當地的教會。他不只和那些君王、貴族通信,也和那些為了信仰被監禁的各階層男女通信。他探訪會友時,能和那些受苦人士感同身受。當加爾文教導、安慰他的會友;說萬物都是從疼愛他們的上帝而來時,他們知道牧師的這話,是誠懇發自內心的,因為他的人生也是經歷過許多痛苦的考驗。
加爾文的工作負擔極為沉重;他常常講道,完成許多聖經的注解書,並且持續地修改他的《基督教要義》,訓練並差派數百位的牧師及宣教師。雖然,他的身體並不健康,有許多的疾病,虛弱的身體讓他的服事更加困難。但是,他仍然忠實於上帝對他的呼召,盡心盡力在牧養和寫作的服事上。在最後的幾年,他躺在病床上的時間越來越長,有時當他無法行走時,就被人用椅子抬到講台上講道。
親愛的兄姐,上帝的呼召經常催促加爾文繼續往前走,而他也堅持服事到最後一口氣。1564年5月27日,他終於息了世上的勞苦,回到天家。但是,非常遺憾的是,沒有人知道加爾文的墳墓在那裡,因為他不想讓他的埋葬地點成為聖地,讓人懷念,以致奪取了上帝的榮光,因此特別要求埋葬在一座沒有記號的墳墓裏。
親愛的兄姐,加爾文的一生,可說是對上帝完全忠實,他非常看重上帝的呼召;即使曾多次被呼召到不想去的地方,但只要他感受到這是上帝的呼召和帶領時,他就會放棄自己所愛,勇敢朝向上帝要他去的地方,盡心服事。在他一生當中,他就是這樣全心全力地愛上帝,也盡心盡力地愛鄰人如同自己。
親愛兄姐!今天當我們在紀念這位信仰的偉人時,盼望通過他的一生來彼此提醒,期待你我都能善用我們的一生,全心全力地愛上帝,也盡力地愛鄰人如同自己。因為咱人生所走的路,其實,有許多時候是由不得自己的,許多時候我們無法想要做什麼就作什麼,要去那裡就去那裡,所以我們必須要很留心地聆聽上帝對我們的心意和呼召,才能清楚知道自己人生的目標和方向,並依靠祂的帶領,勇敢、堅定來走我們人生的路。當咱堅定相信上帝的路一定是最好之時,就會像加爾文一樣,珍惜時間,善用一生,完成目標,來愛上帝和我們的鄰人。
發表於2013/01/26 13:17
(5323閱讀)
隨機文章
回應
留言
姓名
|
(必填)
|
標題
|
(必填)
|
電子郵件
|
(不顯示)
|
個人網頁
|
|
內容
|
(必填)
|
驗證碼
|
|
|
看不清楚,換一張
|
|
|
留言後,留言將於24小時內顯示於網站上,請耐心等候,並勿重複留言,謝謝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