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哥林多後書09章6-15節:因為我餓了,你們給我吃

http://www.hpch.org.tw/photo/Photo.ashx?name=b1053a58-6280-4409-98c1-180e20d03586.jpg&photos=11e1dc6f-cf09-4518-ad0e-baa8a478fc8b&category=2a6ebc6e-47d3-481f-afd7-ebf4de96ff16&id=1cd52f54-d9c9-4467-bb25-43ed621af6b4

因為我餓了,你們給我吃               

哥林多後書09章6-15節
莊嘉信牧師

2021/8/22

兄姐!大家平安!很高興在疫情降級之後,再次和大家在上帝的聖殿同心讚美敬拜。今日是總會所訂教會與社會奉獻主日,牧師在此要代表總會教社委員會向大家請安,並要喚起大家對我們所居住的社會環境共同關心、代禱和奉獻。

兄姐!基督徒活在這世界,卻不屬這世界,因為我們真正的身分是天國的子民,我們真正的歸宿是永生上帝的國度。但是,上帝卻要求基督徒對現今所居住的土地和百姓有應盡的社會責任。因為,我們的上帝是慈悲憐憫的上帝,祂要我們對人也要有慈悲憐憫的心懷。舊約聖經律法有明文規定:以色列人在收割莊稼的時候,不可以將所有的莊稼都收走,要留下農田角落的一些;還有,掉落在田間地上的麥穗也不可撿走,要留給在地弱勢者,照顧寄居的、孤兒、寡婦,或生活困難的人等等,讓他們可以來撿拾這些剩餘的麥穗(利一九9;二三22),好補足生活的需求。在新約聖經,主耶穌用《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》告訴我們,基督徒要做別人的好鄰舍,就是要成為軟弱、欠缺、困苦人的祝福。看見別人的苦難,我們不可硬著心,假裝沒看見,從另一條路走開。主耶穌要我們“愛人如己”,就是看別人的需要,如同自己的需要。因為上帝祝福我們,使我們豐盛有餘,就是要我們代表上帝,來關心、補足人的欠缺,這樣就可以活出上帝的愛和豐盛在我們的生命中。

兄姊!教會要定根在本地!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自1865年馬雅各醫師來到南台灣,1872年馬偕牧師來到北台灣,宣教都是從關心人的需要開始。他們用醫療關懷來減輕人肉體病痛,用教育建立學校來開擴百姓的思維觀念,用信仰充實人的心靈飽足。很多來到台灣的宣教師,就像耶穌一樣,在人群中尋找失喪的人,他們用天國福音的教導,建造人的內在心靈;用教育幫助人有新的眼光接受新知識、新觀念;開設醫院治療,幫助人從疾病走向健康。基督徒不屬這世界,上帝卻要我們藉著實踐愛的信仰行動,在世間作光做鹽服事人,為了向世人見證上帝就是愛。因為,只有感受到真正的關心,尚未認識上帝的人從你的愛,看見上帝真正是愛,他們才願意要聽,這個有關“愛的上帝”的故事。150多年來,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就是用這種“帶有愛和關懷的行動力”,在台灣實踐信仰,站在弱勢者、需要關懷者的角度,積極參與台灣的社會關懷工作。

比如,從去年到今年,爆發的新冠肺炎蔓延全世界,已經奪去很多人的生命。當時國外的防疫物資很欠缺,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本著普世肢體愛裡連結的精神,寄防疫物資去到需要幫助的國外教會。今年,台北中會教社部也有發出公文,教會中若有人感染著新冠肺炎住院或被隔離者,中會發慰問金來關心他們,若有因為疫情關係生活發生困難,可以申請急難救助金。這些都是看見別人的苦難,以實際的愛來扶持。現今的台灣已經進入高齡化的社會,很多退休的年長者很孤單也很需要關懷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也積極推動教會設立社區長照2.0,以及開辦松年大學來關懷牧養年長者身心靈的需要。此外,關懷身心殘障者、來台灣工作的外籍勞工,以及嫁來台灣的新住民,都有設立關懷站來陪伴和幫助。

親愛的兄姐!上帝要藉著祝福我們,來祝福我們的教會,和所居住的社會。今天,上帝讓我們身體健康、生活無憂慮、日子過得很順事,就是要讓我們有能力來幫助那些比我們還軟弱、心靈孤單失志、生活在困苦中的人,因為他們也是上帝的子民,也是上帝所關心失迷的羊群。他們也是我們的弟兄姊妹,我們要用實際的關懷引領他們回家,回到慈愛的天父的家。兄姐!在猶太人的法典,記載很多可能並非現實,但郤頗富哲理的故事,其中有一個假設性的問題這樣說:「倘若嬰兒出生之時,有兩個頭的話,那麼,這個嬰兒應該算是兩個人呢?還是一個人呢?」猶太法典的答案是:把熱水滴在一邊頭上,另一邊的頭如果會同時哀叫,嬰兒就是一個;相反,如果一個痛苦哇哇叫,另一邊的頭卻表情冷漠,無動於衷,嬰兒就是兩個人。

今天,我們共同生活在台灣,所謂:『同島一命』,台灣島上每個人都命運相連。新冠肺炎病毒不會區分你是北部人,還是南部人;當然也不會區分你是基督徒,還是非基督徒。颱風、地震、土石流,也是一樣。當我們同胞在受煎熬,被災難折磨,我們應當感同身受,伸出手拉他們一把。聖經說,施比受更為有福,能夠“給出去”,表示我們富足、有能力,上帝祝福滿滿。當我們歡喜謙卑溫柔地給出去,上帝的愛就在我們當中流動了。願上帝豐盛的祝福,讓我們能行各樣善事,好叫榮耀歸給愛我們的天父。

今天牧師要從哥林多後書9章6-15節,來和大家分享聖經中關於“樂捐”的教導。這段經文的背景是,當時耶路撒冷遇到極大的飢荒,甚至連教會也陷入困境。哥林多教會知道耶路撒冷教會的需要,想要幫助他們。因此,保羅寫信教導哥林多教會,樂捐的真正意義。從這段經文,使徒保羅告訴我們,不要以為給出去,是一種損失;要看到你是在撒種子,農夫撒出種子會帶出30倍、60倍,甚至100倍的收成。同樣的,甘心樂意的給出去,最終,最大的受益者,其實不是別人,正是我們自己。因為,
第一、播撒愛心好種使人富足。
第二、上帝喜悅加倍祝福於樂捐者。
第三、樂捐彰顯人的愛和對上帝的感謝。

一、播撒愛心好種使人富足。我們都知道:「要怎麼收獲,就得怎樣栽種」、「種什麼因,收什麼果」,這是大自然不變的原理,這運用在人生中也是一樣的。保羅說:「少種的少收,多種的多收,這話是真的。」(哥林多後書9章6節)在這裡,保羅把樂捐者比喻成一個撒種的人,只是他所撒出去的,是愛心仁義的種子。大自然中不變的定律是:吝嗇撒種的人,一定是得到貧瘠的收獲,而慷慨撒種的人,等待收割的時機一到,必定會有豐富的回報。那麼,一個慷慨樂意撒播愛心種子的人,將會得到什麼呢?

(1)生產出源源不絕的愛能量。
擁有愛能量的人,才能坦然無懼地接納完整的自己,活出真正豐盛的美好生命。這種愛的能量是從上帝來的,當我們越多效法上帝對他人表達慈善關懷,就會擁有越多的愛能量。約翰一書四章19-20節說『我們愛,因為上帝先愛我們。人若說「我愛上帝」,卻恨他的弟兄,就是說謊話的;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,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。』吝嗇的人,對缺乏的人關閉憐憫之心的人,生命中的愛能量會越來越少,最終成為孤單、無聊、封閉的人。

(2)吸引更多愛回流。
愛是有吸引力的,關心人的人,人也關心他。喜歡幫助別人的,人也喜歡幫助他。上禮拜,牧師有講到列王記下四章1-7節,那個窮寡婦。想想看,當先知以利沙要她去向鄰居借空的器皿時,她怎麼有辦法借到很多呢?為什麼別人願意借給她?因為她也時常幫助鄰居啊!所以,當她有需要時,別人也願意幫她一把。主耶穌說:「你們要給人,就必有給你們的,並且用十足的升斗,連搖帶按,上尖下流的,倒在你們的懷裡,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給人,也必用甚麼量器給你們。」(路加福音六章38節)

(3)得到上帝永遠的紀念。在山羊和綿羊的比喻中,耶穌明白的告訴我們:幫助那些在苦難的人,就是幫助主耶穌,將來要承受那創世以來,為我們所豫備的國。主耶穌說:「因為我餓了,你們給我吃,渴了,你們給我喝。我作客旅,你們留我住。我赤身露體,你們給我穿,我病了,你們看顧我,我在監裡,你們來看我。義人就回答說:主啊!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,渴了給你喝。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,或赤身露體給你穿。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,或在監裡,來看你呢?王要回答說: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作在我身上了。」(馬太福音25章31-46節)慷慨的善行就像在黑暗中點燃的蠟燭,並不會因為分給別人一些火而黯淡,反而由於點燃了另一蠟燭而愈趨光明。

二、上帝樂意加倍祝福樂捐者。
在這段經文中,使徒保羅說:「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,不要作難,不要勉強。因為捐得樂意的人,是上帝所喜愛的。上帝能夠將各樣的恩惠,多多的加給你們,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,能多行各樣的善事。如經上所記:『他施捨錢財,賙濟貧窮,他的仁義存到永遠。』那賜種給撒種的,賜糧給人吃的,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果子,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。」(哥林多後書9章7-11節)是的!一個樂意捐獻的人,上帝也樂意祝福他,並且要加倍祝福,使他更加豐盛有餘。

詩人說:「眷顧貧窮的有福了,他遭難的日子,耶和華必搭救他。」(詩篇41篇1節)因為人的善行,使他的仁義存到永遠。有個故事這樣說:「某日國王派遣使者召喚某人前來宮中報到。這人有三位朋友,第一個朋友他很器重,彼此宛如莫逆之交。第二個朋友雖然他也喜歡,但郤不如第一個朋友那般予以重視。至於第三個朋友,只是偶有來往。當國王使者前來召喚時,那人以為自己可能做錯了什麼事,不敢單獨前往,於是央求三位朋友陪他去。誰知他自認為最親密的第一位朋友斷然拒絕:「我不要去。」而第二位朋友回答說:「我只能送你到王宮大門。」那位平日最疏遠的朋友此時郤義不容辭的說:「我陪你去見國王。」這三位朋友第一位是「財產」,儘管我們很愛它,死後郤一文也帶不走。第二位朋友是「親戚好友」,只能相送到火葬場。而第三位朋友是「善行」,雖然平常並不熟,但郤會永遠陪著他。這就是人所做的仁義的善行會存到永遠,讓上帝與他人同時紀念,並祝福他。

三、甘心的樂捐顯明人的愛和對上帝的感謝。
一份小小的樂捐怎麼顯明出對人的愛和對上帝的感謝呢?使徒保羅說:「因為辦這供給的事,不但補聖徒的缺乏,而且叫許多人越發感謝上帝。他們從這供給的事上得了憑據,知道你們承認基督順服祂的福音,多多的捐錢給他們和眾人,便將榮耀歸與上帝。他們也因上帝極大的恩賜,顯在你們心裡,就切切的想念你們,為你們祈禱。感謝上帝,因祂有說不盡的恩賜。」(哥林多後書9章12-15節)

保羅說,關於樂捐有三件事我們要知道。首先,樂捐的善行,對於有欠缺者猶如及時雨,適時幫補他們的需要。也許你只是少吃了一頓大餐,少買一件名牌,但,對需要的人卻是及時雨、救命丹。當人在困窘時,很容易沮喪、失志,甚至陷入憂鬱,感到絕望。我們的一點小小捐贈,也許會點燃絕望者的盼望之光,重啟生之勇氣,因為知道自己並不孤單,還有人知道並關心他的需要。這種溫暖的愛和關懷,能使人從絕望中產生信心和力量。

其次,真實的信仰需有具體行動力。慷慨給出去,表明我們的愛心不是口頭上的言語,更帶有實際的行動力。甘心的樂捐不止証明我們的信仰是真實的,同時也為我們贏得別人的愛和禱告。有一句捐血的公益廣告這麼說:「雖然我不認識你,但是我謝謝你。」人與人之間的愛,關懷和感謝,就在給予和接受中如電流般互相通了,流向彼此心靈。

最後說道,這份感謝的禱告是直接通向上帝。主耶穌曾說:人們看見了我們的好行為,不是歸榮耀給我們,而是榮耀歸與我們的天父上帝。真是奇妙啊!我們所做的事,竟然能使人的心意歸向上帝,這也是說,我們所做的事必蒙上帝悅納。

哥林多後書8章9節:「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,祂本來富足,郤為你們成了貧窮,叫你們因祂的貧窮,可以成為富足。」親愛的兄姐,上帝這樣寬待我們,祝福我們,讓我們的生活豐盛有餘,如今,我們的同伴,也是上帝的兒女,遭逢困難,遇到災難,我們豈不應該伸出援手,表明對人的愛與對上帝的感謝嗎?我們怎樣善待人,上帝也怎樣善待我們,願上帝將各樣的恩惠,多多的加給你們,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,能行各樣的善事。

禱告:
主!我們上帝。祢是豐盛閣富有的上帝,我們感謝祢,將世間萬物都要賞賜給我們,互我們更加明白,祢的恩典和慈愛常常與我們相與在的,特別當我們好款待有需要的人的時,我們看見平安與歡喜常常圍繞我們。特別通通到祢的面前,領受祢的看顧與顧守。主我們的上帝!我們要堅持祢所給予我們的愛,叫我們時時行踏你的愛在阮四周圍的人。懇求祢加深我們對祢的信,越來越親像祢,並且成為祢活活的見證,來歸榮光佇祢。祈禱都是靠主耶基督的名,阿們!

發表於2021/09/27 15:05 (966閱讀)


隨機文章


回應

留言

姓名 (必填)
標題 (必填)
電子郵件
(不顯示)  
個人網頁  
內容 (必填) 
驗證碼
  看不清楚,換一張
留言後,留言將於24小時內顯示於網站上,請耐心等候,並勿重複留言,謝謝